平台导航

瞿氏大全索引

浙江萧山河上镇大桥村瞿氏宗祠

         本之宗祠建成较早,建造时规模不大,且始建于何时及何人无可稽核,因 构建较早,受尘封虫蚀,稍现倾颓,二十世祖继之公以节俭起家,见庙宇将颓, 若不加以修整,将愧对祖先,故其不辞辛劳而集昆季子侄之贤能,拓故基而新 之,于康熙四十六年(公元一七零七年)在原故基上新建正堂三间,不逾年而 告成,堂室焕然改观,并又建楼数间于祠侧,题额曰永镇,塑文武二圣于其上, 不但以此楼为一乡之卫,亦隐含以节义文章鼓励后人,用意深远,此后以乾隆 已亥年(公元一七七九年)今人公等加以充拓重修,始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。 现因结构年代久远,尤遭“文革”毁容,面貌全非,室宇将圮,族人担忧,重整修祠,时不我待,于二 00 七年丁亥春,经族人代表商讨决定,上下二祠族 人合力共建下祠,凡后归一,世代同祭一庙,遂集资庀材,请名匠鸠工,,采 纳杭州建筑公司修建方案,基发三十公分,梁桁拆卸,次料换新,细柱加粗, 前厅南移,新建万年戏台,总面积增加 257 余平方米,在村委大力支持下和各 族人及诸多友人的资助下,历经整年,耗资百万新祠落成。 




      新落成之瞿氏宗祠,雕梁画栋,新石铺厅,朱柱红椽,里外垩之,灯光水 电设施完备,整宇恢宏肃穆,气势轩昂,迴龙聚气,长发其祥,是近地少有之 杰作,将成为瞿氏族人传承文明,缅怀先辈,世代春秋享祀之地也。 

      有二世祖师德公(南宋兵部左侍郎)被赐葬的蒲桐坞祖山,因该山域自师 德公被赐葬后又迁葬有多代祖茔,上封茔一大穴,故称此山为大坟山,还有一 爿葬有道八公武三公雍十一公三世祖墓及其他先祖的下东山


          从平面布置看,祠堂采取中轴线,两边对称、三进式的建筑格局,整体结构属四合院建筑形制,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宗祠结构。这充分显示出父子、君臣伦理教化的特征。其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制,把“四水归堂”的文化概念,融入到祠堂的三进间的建筑模式。祭祀是族众间的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,通过祠堂仪式活动,加强了血缘关系,联系了族众感情,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
      始迁祖亚三公自南宋乾道年间自永康迁大桥村,经历元、明、清三朝至今有850多年的历史,已传三十五代,发至七祠子孙,堂号“永思堂“,悠悠万众,绵延四方、人才辈出,名流贤达,享誉一方。

               萧山河上镇大桥村瞿氏宗祠对应的堂号为:永思堂。

      “堂号”本意是厅堂、居室的名称。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,往往数世同堂,或同一姓氏的支派、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、宅院之中,堂号就成为某一同姓族人的共同徽号。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,常在其宗祠、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号,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义,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,区分族属、支派的标记,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、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,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, 所以通俗的讲,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,也是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支系的符号标志。
      堂号作为本族的血脉根系符号标记,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。 堂号主要是代表一个明确同宗共祖的血缘支系,比郡望堂是低一级的宗族标志,是区别分支世系宗派的符号。同一郡望不一定是同一支系,也不一定是同一祖宗,但同一堂号一定是同一个明确祖宗发展下来的血缘关系。部分瞿氏宗祠由于各种原因被毁,但堂号还在。堂号不仅作为祠堂的名称,制作牌匾挂在宗祠祖先神位的正上方。还常常书写在族谱中,在家谱中,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,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。堂号还用在代表家族的其它场合,每逢年节喜庆之日,还在门前悬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。而且堂号也常题写于店铺匾额、字号、书斋别墅、文集书画及日常生活用具,如在斗、口袋、钱袋、灯笼、礼簿、家什礼品等上面大书堂号,用来区别其它姓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