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台导航

瞿氏大全索引

《中华瞿氏大全》-安徽宁国瞿氏

资料收集:瞿安宁,整理:  编辑:

       先祖成湘公(安国)于清道光末年一旦箩筐挑着两幼弟,携父母从湖北随州鸦山寨下江南,辗转定居于宁国石口芦溪。其父大财公、母文氏路途中殁。经几十年艰苦创业,置公田、建祠堂、修家承、立祖墓、办学堂,民国初年瞿氏俨然成为当地旺家。尊义普公为一世祖,大财公为迁始祖。现有人口近300人。

安徽宁国瞿氏字辈


君、大、成、龙;定、国、安、宁;

怀、邦、永、清;普、作、朝、庭。


本支系自成湘公虽清末移民下江南,仅一百又五十年。初住宁国石口芦溪山东寺,后于芦溪金子坞购房地,兴土木,成为主要居落地。艰苦创业,置山林,收田亩,建油坊,随发家。又于宁国桥头菓榉置公田,建祠堂,助学子,修路桥,逐渐兴旺。至民国后期,田地家产遍布石口芦溪、桥头菓榉、狮桥深坑、石口街道、河沥溪镇。宁国瞿氏随闻达于上下百里。

历史上,一个家族的繁荣总会有其深厚的深层底蕴,留下佐证辉煌的陈迹。宁国瞿氏在成湘公带领和其后辈努力下,短时间崛起,却并不张扬,始终秉持瞿氏勤劳善良、谦恭简朴、热情公益、重教助学、心存敬畏、童叟不欺的传统,留下了许多故事和遗迹,被乡里传颂。比如:九斤棉裤、耕地遇到孤坟多留一犁、借粮看来人吃蚕豆是否吐皮、打油慢提吊子、修桥头大桥……等等。瞿氏更是从不持强凌弱,乱世之中不曾有过命案。瞿安国大善人成就了瞿氏口碑。

抗战期间,本支中的定华、国权、国宁等公在外求学,接受了新思想,看到了大形势,曾多次要求族里处理家产,脱离“剥削阶级”,但却最终没能改变家族中传统保守的旧思想。解放后土改,被评为开明地主。山野偏僻,民风异变,妒心丛生,以致后来人无视“开明”,只讲“地主”,“破四旧”和“文革”期间,瞿氏备受打压,影响了两代人。家族里,国光公作为继任家主,“土改”后被强制改造。国屏公在新政府从事教育。宁国文革中出现的第一张大字报里,国屏之名赫然在目,被冠以“四大才子”管制。小辈就学、工作、婚姻都受到压制和影响。亲戚都不能正常走动,甚至受到牵连。宁国瞿氏走入低谷。

本支系的起落,在有些文学作品中能看到。身处其中,比看文学作品更有切肤之痛和锥心感触。但这不是先辈们的错,只是偏僻地域传统认知的束缚而已。时代的大变迁,又有多少人能够预见呢?先辈们面对所处的环境,秉持自强本心,乱世不移,不合时宜是必然的。他们勤劳致富,逆势崛起的精神,是宁国瞿氏的财富。

三中全会落实政策以后,宁国瞿氏一脉在一穷二白中逐步复苏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芦溪两千多人口的山沟沟村,走出了四个本科大学生,瞿氏以不到两百人口,培养出三个,占全村四分之三。秉持先辈们自强不息的精神,宁国瞿氏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,有大学教授,有国家干部,有实业老板,有勤勤恳恳的务工者……

目前,宁国瞿氏一脉有人口近260人,分布在宁国城里、宁国芦溪、祖居地周边乡镇和周边县市。

瞿氏姓氏有传承,瞿家兴旺不忘本。宁国瞿氏亦然!本世纪初,在只有碑记和家承字辈等些许口传信息的情况下,开始了艰难的寻根问祖。安宁、安之先后参加了历届中华瞿氏联谊活动,并驾车亲赴湖北随州鸦山寨。但,鸦山寨已没有瞿氏居住。在信息断了的情况下,我们没有灰心放弃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通过与湖北黄石瞿氏家承中找到的契合点,经与祠堂碑记中信息反复核对,确定我宁国瞿氏一支为景洪公后裔。2018年清明节,宁国瞿氏明远堂代表一行前往湖北黄石和江西武宁祭祖,促成了瞿氏景洪公一脉1300年来最盛况的祭祖活动。来自江西武宁、修水,湖南长沙,湖北黄石、罗田,陕西,安徽宁国等数千瞿氏景洪公后裔子孙济济一堂,拜宗祠,祭祖墓,参观修水瞿家老屋。江西武宁、修水瞿氏宗亲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,让我们更加深深感受到了一脉亲情和瞿氏一家的文化。

今后,宁国瞿氏将秉承先祖遗志,发扬瞿氏精神,“勤家业,恵亲邻”,紧跟时代发展步伐,在新的历史时期,为早日实现小康目标,为再创宁国瞿氏的辉煌而努力,为瞿姓争光添彩。


祖训族规、家规家教、治家风范、精神传承、励志典故、历史故事介绍


A、留一犁

祖先文化和祭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明传承不绝的重要原因之一。“亡人为大”,墓地当不容侵犯。但因重大灾难,或年代久远等等,有些坟墓成了无人祭奠的“孤坟”。农耕文明的中华,人多地少,土地是重要的资源。往往有一些土地主人和耕夫,对其土地上的坟墓不够尊重,侵占“孤坟”,毁掉墓穴,是常有的事。

宁国瞿氏下江南前,皖南一带经历了“长毛造反”,即“洪秀全革命”。宁国境内长达八年的洪秀全军和曾国藩湘军交战,加上战争后的鼠疫和霍乱,十室九空,人口几乎绝迹,没人祭奠的孤坟很多。

成湘公(安国)到达宁国芦溪定居后,耕地素来对坟墓秋毫不犯。发家后,每每到耕地季节,都会亲到地头,告诫大师傅(这是宁国瞿氏对长工的尊称):耕地遇到坟墓多留一犁哈!久而久之,邻里争相效仿,周边皆为范模。

心有敬畏,尊重亡人,是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。“耕地遇坟留一犁”的故事,是宁国瞿氏的美德传承!

B、九斤棉裤

勤俭持家,富不忘本。

每逢过年和祠堂祭祖,宁国瞿氏在团年和祭祖仪式完成之际,都会有一场特别的“忆苦思甜”活动。